河南省第十三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答案(小学题库完整版)

河南省第十三届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答案(小学题库完整版)

一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1、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、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是“( )”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。

A、十六届六中全会

B、十七大

C、十七届六中全会

D、十八大

正确答案:D

2、( )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。

A、爱国主义

B、八荣八耻

C、科学发展观

D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正确答案:D

3、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、相互贯通,实现了政治理想、( )、行为准则的统一。

A、社会导向

B、舆论导向

C、奋斗路径

正确答案:A

4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全国人民沿着( )道路奋勇前进。

A、共产主义

B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
C、社会主义

正确答案:B

5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( )。

A、基础

B、精髓

C、灵魂

D、依据

正确答案:C

6、构建( ),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。

A、完善社会

B、和谐社会

C、文明社会

正确答案:B

7、( )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。

A、人的解放

B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

C、公平正义

D、自由博爱

正确答案:C

8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哪些原则?( )

A、坚持以人为本,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,坚持联系实际,坚持改进创新

B、坚持解放思想,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,坚持联系实际,坚持改进创新

C、坚持实事求是,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,坚持联系实际,坚持改进创新

正确答案:A

9、( )反映了“中国梦”的实现道路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

A、倡导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

B、倡导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

C、倡导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

D、倡导“富强、和谐、自由、敬业”

正确答案:A

10、( )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定位,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。

A、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

B、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

C、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

D、“富强、和谐、自由、敬业”

正确答案:B

11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( ),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。

A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

B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

C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

正确答案:B

12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( )的主力军作用。

A、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

B、领导、干部

C、大学生、军人

正确答案:A

13、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( )。

A、人民当家作主

B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

C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

D、坚持政治协商制度

正确答案:A

14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____文明的重要标志。( )

A、物质

B、精神

C、政治

D、生态

正确答案:C

15、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____这个重点。( )

A、干部、党员

B、广大青少年

C、广大人民群众

正确答案:B

二、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外延

1、科学素质的基础是( )。

A、科学知识

B、科学价值

C、科学态度

D、科学精神

正确答案:A

2、科普是( ),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。

A、商业行为

B、公益事业

C、社会福利事业

D、强制行为

正确答案:B

3、发展基础科普设施。在一些市(州、盟和县)配备科普大篷车,以( )的形式为城乡社区、学校特别是贫困、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。

A、流动博物馆

B、流动科技馆

C、活动博物馆

D、活动科技馆

正确答案:B

4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,通过发展( )、传播与普及,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,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。

A、科普教育

B、国民教育

C、继续教育

D、科学技术教育

正确答案:D

5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什么?( )

A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,提高国民身体素质。

B、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。

C、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、惩防并举、注重预防。

D、政府推动,全民参与,提升素质,促进和谐。

正确答案:D

6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根本途径是( )。

A、科学技术教育的传播和普及

B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

C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

D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

正确答案:A

7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巨大成就,是因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道路,这种工作机制不包括( )。

A、政府推动

B、教育从娃娃抓起

C、全社会广泛参与

D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

正确答案:B

8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宗旨不包括( )。

A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

B、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

C、为实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服务

D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

正确答案:C

9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方式不包含( )。

A、分阶段实施,建立监测评估体系

B、利用信息化、协同化、国际化的手段

C、实施基础工程,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能力

D、突出重点群体,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

正确答案:B

10、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”中的五大重点人群为( )。

A、教师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、城镇劳动者、农民、社区居民

B、青少年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、城镇劳动者、农民、社区居民

C、自由择业者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、城镇劳动者、农民、社区居民

D、青少年、新居民、城镇劳动者、农民、社区居民

正确答案:B

11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,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,树立( ),崇尚科学精神,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。

A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

B、共产主义信念

C、科学思想

D、科学理想

正确答案:C

12、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“十一五”期间的主要目标、任务与措施和到( )的阶段性目标。

A、2040

B、2020

C、2050

D、2060

正确答案:B

13、强化全民科学素质的必要性不包括( )。

A、经济与社会全面、协调、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

B、应对知识经济化、全球化的客观要求

C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

D、建设依法行政、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

正确答案:C

14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,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,是政府引导实施、( )的社会行动。

A、群众团体参与

B、科协参与

C、科技部门参与

D、全民广泛参与

正确答案:D

15、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(2006-2010-2020)》所描述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要求是( )。

A、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,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

B、树立科学思想,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

C、以上全部

正确答案:C

16、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,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,形成( )、文明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。

A、卫生

B、科学

C、高雅

D、适度

正确答案:B

17、在《科普法》中被称为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组织是( )。

A、科协

B、科技局

C、农技协

D、教育局

正确答案:A

18、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指出,科学素质是( )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A、全民素质

B、公民素质

C、公民修养

D、全民修养

正确答案:B

19、( )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,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、鼓励创新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。

A、公民

B、人民

C、公众

D、群众

正确答案:A

20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,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、改善生活质量、实现全面发展,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、建设( )国家,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A、节约型

B、和谐型

C、创新型

D、科技型

正确答案:C

21、为了贯彻实施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,近几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为节约能源资源、保护生态环境、保障安全健康、( )。

A、促进科学发展

B、促进创新创造

C、提升综合素质

D、促进科学普及

正确答案:B

22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,以( )为目标,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。

A、建设创新型国家

B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

C、推进素质教育

正确答案:B

23、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坚持科学发展观,发挥( )作用,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,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,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。

A、政府主导

B、政府辅助

C、群团参与

D、科协的科普主力军

正确答案:A

24、社会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、接受和参与的方式,普及社会科学知识、传播科学思想、倡导科学方法、弘扬( )精神的活动。

A、科学时代

B、科学人文

C、时代人文

D、时代民族

正确答案:B

25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应当坚持( )、社会支持、公众参与、资源共享、服务大众、( )的原则。

A、党的领导 法制保障

B、政府领导 法制保障

C、党的领导 财政保障

D、政府领导 财政保障

正确答案:B

26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于( )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。

A、2002年6月29日

B、2001年6月30日

C、2002年6月19日

D、2003年6月29日

正确答案:A

27、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提出,到2020年,科学技术教育、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,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、基础设施、条件保障、监测评估等体系,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,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( )的水平。

A、20世纪末

B、2010年

C、21世纪初

D、当时

正确答案:C

28、( )是崇尚科学所必须做到的。(多选)

A、尊重科学

B、需要科学精神

C、离不开科学教育

D、必须反对愚昧无知

正确答案:A、B、C、D

29、“科学素质”一词于1952年被美国教育改革家科南特首次提出,在我国也叫“科学素养”,通常可将二者视为同义词。( )

A、正确

B、错误